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公众互联网法治认知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IGS2016数据的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卢家银
  • 关键词:互联网法治 ; 网络安全 ; 公民意识 ; 网络治理
  • 中文刊名:XDCB
  • 英文刊名: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 机构: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7-12-15
  • 出版单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年:2017
  • 期:v.39;No.257
  • 基金: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科研项目“比较媒介法研究”[项目编号:17000-18821100]的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XDCB201712013
  • 页数:6
  • CN:12
  • ISSN:11-5363/G2
  • 分类号:64-68+148
摘要
公众对互联网法治的认知既反映了我国互联网法治发展的真实状况,又体现了民众对网络法治化进程的期许与评价。本文运用中国互联网治理调查(CIGS2016)(N=6082)的数据,全面分析了影响公众互联网认知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地域是影响公众互联网法治认知的主要因素,它既影响了公众对公民权利保障的感知,又左右着公众对网络法治满意度的评价;另一方面,公民意识是形塑公众互联网法治认知的关键因素,它对公众的公民权利保障感知和网络法治满意度都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此外,媒介、政治兴趣、网络行政治理行为和经济发展也是制约公众互联网法治认知的重要变量。
        
引文
(1)张志安、卢家银、曹洵:《网络空间法治化的成效、挑战与应对》,《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6年第5期。
    (2)宋超:《公众需要法治且负责任的互联网》,《南方日报》,2016年5月9日,第A14版。
    (3)郭亮、陈金全:《思想史视域下法治中国的若干问题》,《求索》,2016年第1期。
    (4)朱景文:《法治和关系:是对立还是包容?——从韦伯的经济与法律之间关系的理论谈起》,《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第1期。
    (5)蒲晓磊:《互联网经济法律规制滞后于发展》,《法制日报》,2016年3月22日,第12版。
    (6)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治理指数报告(2016)》,中山大学,2017年,第46页。
    (7)程竹汝:《中国法治模式建构中的政治逻辑》,《中共中央党报学报》,2016年第4期。
    (8)魏健馨:《论公民、公民意识与法治国家》,《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1期。
    (9)李洁珍、叶锦萍:《公民意识的法治功能及其实现》,《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
    (10)蒋立山:《中国法治指数设计的理论问题》,《法学家》,2014年第1期。
    (11)Gastil,J.&Xenos,M.Of Attitudes and Engagement:Clarifying the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ivic Attitudes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10,60(2):318-343.
    (12)杨宜音:《当代中国人公民意识的测量初探》,《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2期。
    (13)卢家银:《社交媒体与移动App新闻使用对青年政治抗议的影响》,《现代传播》,2016年第5期。
    (14)《中国城市GDP排名2016排行榜》,南方财富网,http://www.southmoney.com/redianxinwen/201702/1063342.html,2017年2月13日。
    (15)马长山:《公民意识:中国法治进程的内驱力》,《法学研究》,1996年第6期。
    (16)刘徐州:《法律传播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39页。
    (17)卢家银:《互联网对中国青年政治态度的影响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5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