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20世纪西方文论“强制阐释”倾向产生的学理逻辑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Doctrinal Logic of Imposed Interpretation in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in the 20th Century
  • 作者:董希文
  • 英文作者:DONG Xiwen;
  • 关键词:西方文论 ; 强制阐释 ; 文本理论
  • 中文刊名:QHSH
  • 英文刊名:Qinghai Social Sciences
  • 机构:鲁东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26 14:36
  • 出版单位:青海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No.235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学文本理论中国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7BZW052)
  • 语种:中文;
  • 页:QHSH201901026
  • 页数:7
  • CN:01
  • ISSN:63-1001/C
  • 分类号:190-196
摘要
20世纪西方文论"强制阐释"倾向的形成决非偶然,它是西方文学批评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其生成、发展的学理逻辑。本质而言,"强制阐释"是20世纪西方文论"理论的批评化"的表征,而从文学阅读——文学研究——研究文学的志趣转移则为理论介入批评实践提供了航标,"影响的焦虑"及读者意识的崛起强化了批评主体的创新意识和参与价值,话语文本观念的强势生成及深远影响则为阐释的意识形态性提供了理论支持。文化语境、批评主体、文本等因素形成的"合力"推动了20世纪西方文论"强制阐释"大行其事。
        
引文
[1]张江.强制阐释论[J].文学评论,2014(6).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024.
    [3]艾亨鲍姆.“形式方法”的理论[C]//托多洛夫主编.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蔡鸿宾,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23.
    [4]相晓敏.零度写作与人的自由--罗兰·巴尔特美学思想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38.
    [5]韦勒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与文学(1960)[C]//赵毅衡主编.“新批评”文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549.
    [6]克里格.关于关于词语的词语的词语:文学文本、批评及理论[M]//克里格.批评旅途:六十年代以后.李自修,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26.
    [7]伊瑟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M].金元浦,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105.
    [8]伊塞尔.文本与读者的交互作用[M].转引自朱立元等主编.西方美学通史·二十世纪美学(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312.
    [9]伊塞尔.阅读行为[M].转引自朱立元等主编.西方美学通史·二十世纪美学(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313.
    [10]伊塞尔.阅读活动:审美响应理论[M].霍桂桓,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148-149.
    [11]周宪.文学研究和研究文学的不同范式[J].中国文学批评,2015(3).
    [12]转引自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M].邵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20.
    [13]转引自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M].邵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21.
    [14]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与批评传统[M].郦稚牛,张照进,童庆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6-17.
    [15]刘峰.读者反应批评--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的走向(代序)[M]//陆梅林,程代熙主编.读者反应批评.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17.
    [16]卡勒.论解构[M].陆扬,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42.
    [17]钟观凤.论新历史主义的新型文本观[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18]余虹.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88-105.
    [19]董希文.语言观念演进与文本理论形态的嬗变[J].山东社会科学,2016(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