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浅谈红色美术资源在高校思政课程中的传播——以延安“鲁艺”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晶晶 ; 沈宝莲
  • 关键词:红色美术资源 ; 鲁迅艺术学院 ; 延安精神 ; 木刻版画
  • 中文刊名:SJYG
  • 英文刊名:Shaanxi Education
  • 机构:西安美术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7-15
  • 出版单位:陕西教育(高教)
  • 年:2019
  • 基金:2018年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JDSZK113)
  • 语种:中文;
  • 页:SJYG201907019
  • 页数:2
  • CN:07
  • ISSN:61-1018/G4
  • 分类号:40-41
摘要
延安,以其特殊的人文风貌和特定的历史条件,孕育出了伟大而深刻的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延安精神的发展与传承,因此他们将延安精神作为了与时俱进的奋斗目标,在面对种种困难之时,延安精神也成为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在抗战特殊社会历史条件影响下,红色美术创作顺应时代需求,产生了许多颇具影响力的著名艺术家,他们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美术院校如何将延安精神与红色美术资源相互渗透与融合,并将这些宝贵的财富更大限度地转化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力并融入日常的思政课程中去,是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重要命题。
        
引文
[1]王佳宁、葛茂奎:《大学生红色精神教育重要性与实践》,《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3期。
    [2]赵立强:《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技风》(科技论坛)2018年第3期。
    [3]田永静、颜吾佴:《以红色精神教育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年第2期。
    [4]庄海龙:《新时期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研究》,学位论文,扬州大学,2018。
    [5]万毅峰:《延安抗战时期石鲁艺术风格研究》,《美术理论研究》2018年第3期。
    [6]赖荣幸:《解读胡一川的版画〈到前线去〉》,《美术大观》(艺术理论)2014年第2期。
    [7]马建华:《古元延安时期木刻艺术风格研究》,《近现代美术史》2018年第4期。
    [8]孙国林:《延安鲁艺——革命文艺的摇篮》,《党史博采》2004年第8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