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医诊断客观化研究进展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勇
  • 关键词:中医诊断 ; 客观化 ; 四诊
  • 中文刊名:YXLL
  • 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Med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 机构: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出版日期:2013-05-25
  • 出版单位:医学理论与实践
  • 年:2013
  • 期:v.26
  • 语种:中文;
  • 页:YXLL201310020
  • 页数:2
  • CN:10
  • ISSN:13-1122/R
  • 分类号:46-47
摘要
<正>目前,中医诊断客观化研究方兴未艾,专家学者将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收集的临床资料,运用高新技术进行现代化的定性定量研究,以期用客观化指标描述中医四诊内容,使得出的诊断尽可能摆脱主观因素的干扰,揭示疾病的本质,从而指导临床实践。中医诊断指标客观化是中医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它关系到中医实现证候诊断及辨证论治的标
        
引文
[1]曾常春,王先菊,刘颂豪.光子中医学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杂志,2004,(3):124.
    [2]胡志希,袁肇凯,顾星,等.L-08GD-3型光电血流容积仪对113例健康人面部常色的检测分析(J).中国微循环,2004,8(5):349.
    [3]徐贵华,王忆勤,李福凤.计算机技术在中医舌象客观化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19(2):56-59.
    [4]伍喜良.中医舌象颜色特征的数字化分析及舌色自动识别系统的研究(D).天津中医药大学,2005.
    [5]卫保国,沈兰荪,蔡轶珩,等.中医舌苔腐腻分析算法的研究(J).电子学报,2003,31(12A):2083-2086.
    [6]蔡轶珩,沈兰荪.二分光反射模型在中医舌苔润燥分析中的应用(J).电子学报,2004,32(6):1026-1028.
    [7]王盛花,李方玲,梁嵘,等.体检人群中脂肪肝患者的舌象特征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1:20.
    [8]张秋云,李秀惠,刘绍能,等.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辨证与舌诊客观化指标的关系探讨(J).天津中医药,2006,5:25.
    [9]张琴,王磊,都广礼.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舌诊、脉诊信息在中医证候判识中的作用与意义(J).中华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6):416-417.
    [10]高静东,岳小强,刘庆,等.原发性肝癌患者舌下络脉特征的聚类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5):38.
    [11]胡广芹,陆小左.舌诊报关单的设计与应用(C).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
    [12]莫新民,蔡光先,张建丽.中医声诊客观化的临床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5):37-41.
    [13]陈薇,邢建民,费宇彤,等.中医研究中问卷调查法的问卷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J).中医杂志,2008,49(8):696-697.
    [14]张君,王莉,魏红,等.肾气不足证与肾阴亏虚证的中医脉象信息临床观察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1):46-50.
    [15]陆小左,胡广芹,吴喜庆,等.脉象基值与基于脉象的健康动态监测系统(C).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16]王滨,牛欣,文仁都.中医脉诊研究思路与脉诊动物模型的建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22-25.
    [17]马和,保婧,江启中.中风证脉图参数变化分析(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7,29(3):283-286.
    [18]李福凤,王亿勤,孙仁,等.14例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前后脉图变化观察(J).中医杂志,2008,49(8):734-737.
    [19]魏红,徐刚,刘明林,等.情志因素所致证候脉象多维信息化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8):1727-1730.
    [20]田淑霞,陆小左.关于脉诊标准化研究应遵循原则的若干探讨(J).四川中医,2008,26(7):21-22.
    [21]陈朝晖,张宏生,薛广.从9种舌诊浅谈对冠心病诊治的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09,19:52-5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