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近三十年张载家规家训思想研究述要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慧
  • 关键词:张载 ; 家规家训 ; 伦理学 ; 史学 ; 教育学
  • 中文刊名:XXBL
  • 英文刊名:New West
  • 机构: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28
  • 出版单位:新西部
  • 年:2019
  • 期:No.469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居住伦理研究》(16BZX084)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XXBL201906046
  • 页数:3
  • CN:06
  • ISSN:61-1368/C
  • 分类号:85-86+98
摘要
在卷轶浩繁的中华传统家训典籍中,北宋大儒张载的家规家训有其独特的贡献和历史地位,本文综述了关于张载家训思想的研究成果。伦理学:对其人性论思想、道德修养思想、孝道思想的研究。教育学:教育宗旨及目的、"尚礼"、"重实"、"致用"教育内容的研究。史学研究:大多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张载对《吕氏乡约》的影响方面;还有部分研究涉及到了张载家训思想对儒家家训思想的继承方面。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张载的家规家训思想必将受到学术界更多的关注。
        
引文
[1]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15(02).
    [2]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5.
    [3]刘学智.关于张载哲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哲学研究,1991(12)72.
    [4]林乐昌.张载成性论及其哲理基础研究[J].中国哲学史,2005(01)52.
    [5]贺文峰.张载人性论简析——兼评对中国传统人性论的继承和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5.20.
    [6]王凯.张载伦理思想体系探析[J].学术交流,1993(03)70.
    [7]张世敏.张载学说及其影响[M].2015.65.
    [8]张熊飞.长安学丛书教育卷[M].三秦出版社,2012.384.
    [9]张瑞元.张载“知礼成性”与“变化气质”工夫的伦理意蕴初探[J].理论月刊,2017(03)46.
    [10]吴全兰.张载对孝悌思想的发展及其启示[J].齐鲁学刊,2012(02)22.
    [11]宋霞.蒙养于正——张载的“正蒙”思想[J].船山学刊,2017(06)107-112.
    [12]郑涵慧.张载及其陕籍后学的教育思想[J].人文杂志,1982.22.
    [13]孔令华.关学宗师张载的教育思想[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58.
    [14]喻婕.张载教育思想的多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5.
    [15]余永德.试论张载的教育思想[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987(03)37.
    [16]杜成宪.张载的教育思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5(04)85.
    [17]杨天宇.礼记译注(十三经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650.
    [18]刘欣.宋代家训研究[D].云南大学,2010.74.
    [19]阮堂明.理学思想的诗性阐发——张载和他的理学诗[J].古典文学知识(文学史话),2012.6.
    [20]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
    [21]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4.14.
    [22]徐梓.家范志[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276.
    [23]袁明仁.三秦历史文化辞典[M].1992.147.
    [24]高时良.教育名著评介中国卷[M].2012.164.
    [25]黄易宇,王本奎.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M].2015.110.
    [26]马启慧.关学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D].西安理工大学,201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