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银行卡盗刷类案证明标准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因银行卡盗刷引发的民事纠纷成为近年来司法实务热点之一,一方面由于该类案件裁判标准不一,"类案不同判"现象日益受到关注;另一方面,考虑生效裁判对社会公众的指引作用,既要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又要促进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发展,并有效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无疑使裁判者陷入进退两难境地。为深入分析银行卡盗刷案件证明责任问题,以从"中国裁判文书网"选取的122份裁判文书作为样本,在对该类案件裁判差异现象及形成原因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伪卡交易的认定、民事责任的承担等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进而提炼出认定伪卡交易的证明标准及适用于该类案件一系列裁判规则。
        
引文
(1)参见上海市阂行区人民法院(2015)闵民四(商)初字第699号民事判决。
    (2)参见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2017)沪0115民初29591号民事判决。
    (1)参见浙江省瑞安市人民法院(2016)浙0381民初9870号民事判决。
    (1)吴泽勇:《“正义标尺”还是“乌托邦”—比较视野中的民事诉讼证明》,载《法学家》2014年第3期。
    (1)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156-157页。
    (2)[德]克雷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上卷),张新宝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页。
    (3)戴欣悦、章军侃、许肖茜:《银行卡盗刷纠纷责任认定与分配的类型化研究—以152份判决书为研究对象》,载《法律适用》2017年第3期。
    (1)参见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苏01民终4690号民事判决。
    (1)参见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4)东中法民二终字第562号民事判决。
    (2)参见广东省汕尾市城区人民法院(2016)粤1502民初字第540号民事判决。
    (3)参见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2015)杭江商外初字第23号民事判决。
    (4)参见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粤03民终17156号民事判决。
    (1)参见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6)京02民终10630号民事判决。
    (1)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编:《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2页。
    (2)李浩:《举证责任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版,第13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