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古兰经》中的人生观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胡倩
  • 关键词:古兰经 ; 人生观 ; 真主 ; 来世 ; 正路
  • 中文刊名:WXUX
  • 英文刊名:Literature Education
  • 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3-14
  • 出版单位:文学教育(下)
  • 年:2019
  • 期:No.465
  • 语种:中文;
  • 页:WXUX201903034
  • 页数:2
  • CN:03
  • ISSN:42-1768/I
  • 分类号:84-85
摘要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的,也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古兰经》是广大穆斯林思想和行为的依据,了解《古兰经》中的人生观,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穆斯林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减少跨文化交流造成的误解。
        
引文
1.艾哈迈德·艾敏,《阿位伯伊斯兰文化史》(第一卷),纳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2.陈广元等,《古兰经百问》,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4年。
    3.马坚译,《古兰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4.希提,《阿拉伯通史》,马坚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
    5.杨启辰主编,《<古兰经>哲学思想》,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
    6.仲跻昆,《阿拉伯文学通史》,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年。
    7.阿不都艾尼·依拉洪,试论伊斯兰人生价值观,《中国穆斯林》,2012年第6期
    8.金贵,试论《古兰经》人性思想价值,《回族研究》,2006年第4期
    9.金忠杰,《古兰经》两世幸福学说的文化内涵,《中国穆斯林》,2007年第4期
    10.陈晓虎,试析《古兰经》的两世论——兼论我国穆斯林的两世吉庆观,《回族研究》,1994年第4期
    i摘引自金忠杰,《古兰经》两世幸福学说的文化内涵,《中国穆斯林》,2007年第5期,第31页。
    ii注:括弧内数字为《古兰经》第几章第几节,下同,不再一一注释。本文所引用的《古兰经》文本均来自马坚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
    iii仲跻昆,《阿拉伯文学通史》上卷,译林出版社,南京,2010年12月第1版,第185页。
    iv仲跻昆,《阿拉伯文学通史》上卷,译林出版社,南京,2010年12月第1版,第185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