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从答剌罕军到苗军:元末吴天保之乱的史实考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From Darkhan Army to Miao Army:The Wu Tianbao Rebellion in the Late Yuan Dynasty
  • 作者:任建敏
  • 英文作者:Ren Jianmin;
  • 关键词:元末 ; 广西 ; “徭乱” ; 答剌罕军 ; 苗军
  • 中文刊名:ZGSJ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Studies
  • 机构: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 出版日期:2019-05-20
  • 出版单位:中国史研究
  • 年:2019
  • 期:No.162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明代桂东北地区的国家治理与社会变迁”(18FZS039)阶段性成果之一
  • 语种:中文;
  • 页:ZGSJ201902015
  • 页数:12
  • CN:02
  • ISSN:11-1039/K
  • 分类号:141-152
摘要
元代中后期在广西活跃着一支称为答剌罕军的军队,这支军队不见于《元史》,现存文献中亦只有零星的记载,其身份与"徭寇"、屯兵、苗军纠缠不清。本文梳理了这支广西答剌罕军的由来、在平定"徭乱"中的表现、这支军队与"徭寇"吴天保之乱的关系,以及从答剌罕军到苗军的变化过程。通过对这一事件前后因由的考辨,揭示元末广西及其周边的复杂族群冲突,进而对元末西南地方秩序、族群关系以及苗军的来源有更深刻的理解。
        
引文
(1)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第509、513页。
    (2)如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伍新福等主编的《湖南通史》(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吴荣臻总主编的《苗族通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等均采用了吕振羽的这一说法。
    (3)冯修青:《答剌罕军考略》,《内蒙古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
    (4)王晓欣:《元代乾讨虏军刍议》,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编:《内陆亚洲历史文化研究——韩儒林先生纪念文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96—306页。
    (5)李晓红:《蒙元时期的答剌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大学,2010年。
    (6)[元]苏天爵:《国朝文类》卷四一《经世大典序录·军制》,《四部丛刊》初编,第2027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第60—61页。
    (7)《元史》卷九八《兵一》,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2509、2518页。
    (8)[明]陈琏:《桂林郡志》卷二○《南蛮》,《国家图书馆藏地方志珍本丛刊》,第754册,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98页。
    (9)《元史》卷三五《文宗本纪四》,第788页。
    (10)《元史》卷三四《文宗本纪三》,第751页。
    (11)《元史》卷一三四《阔里吉思》,第3262页。
    (12)《元史》卷三五至卷三六《文宗本纪四》《文宗本纪五》,第773—807页。
    (13)广西屯田万户府的驻地设在宾州,下辖静江、柳州、庆远等处千户所,其设置时间大约在元统元年,关于广西屯田万户府的设置过程,参见任建敏《元朝广西撞兵屯田体系的形成与分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9年第2期。
    (14)《元史》卷三八《顺帝本纪一》,第824页;卷九二《百官八》,第2341页。
    (15)元时今天的广西、广东西南部及海南等地都属于湖广行省管辖。其中广西一带属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广西沿海、广东西南部及海南属海北海南宣慰司。所以“广”的简称,表明其驻扎地应该在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境内。
    (16)[元]李震孙:《广西道平蛮记》,载杜海军辑校《桂林石刻总集辑校》上册,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399—401页。
    (17)[明]陈琏:《桂林郡志》卷二八《广西都元帅章公平徭记》,第475—489页。按:虞集该文的版本众多,较为常见的如[元]虞集著,王颋点校《广西都元帅章公平徭记》,《虞集全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743—746页。据点校者注:虞集该文以明初翻印元至正刊本《道园类稿》为底本,参以明景泰翻印元刊本《道园学古录》。不过《桂林郡志》所收录该文,较《虞集全集》等版本还要多400余字,细节处也较优,并且文末有“杨益篆额”等文字,可见是录自广西的碑刻。故本文以《桂林郡志》本为底本,参考《虞集全集》本。
    (18)[明]陈琏:《桂林郡志》卷二八《广西都元帅章公平徭记》,第477页。
    (19)《元史》卷三八《顺帝本纪一》,第828页。
    (20)[明]陈琏:《桂林郡志》卷二八《广西都元帅章公平徭记》,第483页。
    (21)[明]陈琏:《桂林郡志》卷二八《广西都元帅章公平徭记》,第488—489页。
    (22)嘉业堂本作“臣”,乾隆本作“城”,从文意来看,“城”字更胜。
    (23)[元]危素:《送敖巡检序(戊子)》,载钱伯城、魏同贤、马樟根主编《全明文》,第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300页。据《全明文》危素部分的小序,其依据的底本是嘉业堂《危太仆文集》《文续集》,又以上海图书馆明钞本和乾隆严刻本、四库本为校本。本文以《全明文》标点为准。尤其是序名之下有写作时间“戊子”,这是非常重要的线索,其他危素文集均无。对个别为《全明文》所改动的文字,如“獞”被改为“僮”,则据嘉业堂本回改。
    (24)据[明]宋濂《故翰林侍讲学士中顺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危公新墓碑铭》,载[元]危素《危太仆集》,《元人文集珍本丛刊》(七),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第480页。
    (25)[元]黄溍:《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二五《资善大夫河西陇北道肃政廉访使凯烈公神道碑》,《四部丛刊》初编,第1464册,第8页。
    (26)《元史》卷四一《顺帝本纪四》,第873页。
    (27)《元史》卷四一《顺帝本纪四》,第876—877页。
    (28)[明]陈琏:《桂林郡志》卷五《题名》,《国家图书馆藏地方志珍本丛刊》,第753册,第540页。
    (29)《元史》卷四一《顺帝本纪四》,第876—883页。
    (30)《元史》卷四二《顺帝本纪五》,第887页。
    (31)危素早在元统元年就为其举子业师之子徐中立的《平徭六策》作序。又在元统三年(1335)为从军广西的鲁静作序,勉励他为“傜獠崛强未息”的形势建言献策。分别见[元]危素《危太仆集》卷六《平徭六策序》,第434页;卷六《送鲁君静从军广西序》,第435—436页。
    (32)《元史》卷一四○《达识帖睦迩》,第3375页。
    (33)《元史》卷四二《顺帝本纪五》,第890页。
    (34)《元史》卷四二《顺帝本纪五》,第895页。
    (35)正德《袁州府志》卷一《建置沿革·萍乡县》,《天一阁明代方志选刊》,第41册,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3年,第3页。
    (36)《元史》卷四三《顺帝本纪五》,第917页。
    (37)[元]权衡著,任崇岳笺证:《庚申外史笺证》,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81页。
    (38)[元]权衡著,任崇岳笺证:《庚申外史笺证》“前言”,第2页。
    (39)元代文献及《元史》中并没有出现杨留总的记载。嘉庆《武冈州志》、道光《宝庆府志》等方志中则称杨留总是与吴天保同时“啸聚”的。笔者查最早出现杨留总的记载,是明代天顺年间《大明一统志》。据《大明一统志》,杨留总是被播州等处管军万户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杨嘉贞所讨平。见[明]李贤《大明一统志》卷七二《播州宣慰使司》,天顺五年御制序刊本,第40页。
    (40)李治安:《元代行省制度》(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275—277页。
    (41)伍新福主编:《湖南通史》(古代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592—593页。
    (42)只有极少数著作指出吴天保曾降元。见刘德仁等编《中国少数民族名人辞典》(古代),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年,第540页。
    (43)赵志刚:《杨完者和元末苗军》,《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
    (44)王颋:《杨完者与苗、僚武装》,《复旦学报》2001年第1期。
    (45)[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志苗》,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00页。
    (46)《明太祖实录》卷六,戊戌岁(至正十八年)八月己丑,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1962年,第64页。
    (47)《元史》卷四二《顺帝本纪五》,第899页。
    (48)[元]叶杞:《挽杨左丞》,[元]赖良编:《大雅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69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86年,第552页。
    (49)[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志苗》,第100页。
    (50)[明]陈琏:《桂林郡志》卷二八,虞集《广西都元帅章公平徭记》,第487页。
    (51)[明]陈琏:《桂林郡志》卷二○《南蛮》,第75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