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洱海湖滨带植被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厉恩华王学雷蔡晓斌王晓艳赵素婷
  • 会议时间:2013-04-19
  • 关键词:湖泊治理 ; 湖滨带 ; 植被指数 ; 分布规律 ; 环境污染
  • 作者单位:厉恩华,王学雷,蔡晓斌(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430077;湖北省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7)王晓艳,赵素婷(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430077)
  • 母体文献:第四届全国江河湖库水质监测及水体富营养化控制高级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四届全国江河湖库水质监测及水体富营养化控制高级研讨会
  • 会议地点:昆明
  •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发展中心
  • 语种:chi
  • 分类号:X52;TU9
摘要
2009年5至12月对洱海湖滨带植被进行了3次调查,得出有维管植物47科108属145种,其中乔灌木15种、湿生草本75种、挺水植物15种、浮叶和漂浮植物各7种、沉水植物26种;有红柳(Salix cavaleriei)、菰(Zizania latifolia)、菱(Trapa natans)和黄丝草(Potamogeton maackianus)等15个植物群落,水生植物覆盖面积占洱海面积的8%,各位点平均物种数和生物量分别为9个和12.5kg m-2,沉水植物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为1.8706.结合资料分析表明:经10余年的治理和修复洱海植物多样性有所提高,北部植物多样性降低的局面得到改善,但存在着湖滨带狭窄、挺水植物群落类型单调、植被覆盖面积变小、固有区系成分有待恢复等问题.应加强缓冲区建设,以增强湖滨带功能、增加水体透明度、提高洱海植被覆盖面积.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