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下击暴流雷达回波特征及临近预警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利用济南、徐州和临沂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发生在山东境内的三次下击暴流进行了分析.2009年6月27日和2006年7月25日强风暴不仅产生了尺度大于4km的宏下击暴流,而且还产生了强冰雹和强降水天气,风暴最大反射率因子维持在60dBz以上,单体VIL在45-70kg·m-2之间.2009年7月8日对流风暴只产生了尺度小于2km的微下击暴流,风暴最大反射率因子维持在55-58dBz,高度在10km以上,单体VIL在40-50kg·m-2之间.结果表明,三次风暴中层为明显的气旋性旋转上升气流结构,利于风暴发展和维持,近地层基本速度产品上表现为纯辐散或反气旋性辐散结构;反射率因子强核高度或风暴顶高度从高空的快速下降,使得风暴中层下沉气流加强,从而引发了地面下击暴流.单体顶高达到10km以上及强中心高度达到5km以上可作为临近预警指标.近地层径向速度极值超过28m·s-1可在地面产生25m·s-1以上的瞬时强风.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