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鄱阳湖对过境对流系统及雷电的影响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叶小峰刘熙明曹艳华
  • 会议时间:2010-10-01
  • 关键词:过境对流系统 ; 雷电现象 ; 鄱阳湖 ; 时间分布
  • 作者单位:叶小峰(江西萍乡市气象局,萍乡,337002)刘熙明(江西省气象局科研所,南昌,330004)曹艳华(江西井冈山大学数理学院,吉安,343009)
  • 母体文献: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本文采用2006-2008年中尺度对流系统和雷电监测资料,对环鄱阳湖地区发生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和雷电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鄱阳湖对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其伴随出现雷电现象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环鄱阳湖地区雷电活动时间分布特征:雷电活动主要集中在春末到初秋时段,其中夏季最多,而雷电活动频发时段主要在12:00-22:00时,特别集中于13:00-19:00时段.环鄱阳湖区的雷电发生情况与江西省雷电趋势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江西午后的落雷频数变化较大,而环鄱阳湖区落雷频数分布均匀,变化不很明显,推其原因,这可能是由于下垫面的差异引起的,这是因为陆面下垫面差异很大(如:森林,山地或是丘陵等),而水面下垫面相对均匀.(2)环鄱阳湖地区雷电活动空间分布特征:12:00-14:00时段,雷电主要发生在湖泊的西岸区域,其次在东岸区中部地区,14:00-20:00时段,主要出现在环湖泊南部地区.此种分布格局可能与环鄱阳湖区的地形分布以及湖陆风局地环流有关系.此外也与中尺度对流天气系统移动路径有着密切关系.(3)中尺度对流系统移至鄱阳湖时,移速减慢.这是因为白天地表受太阳辐射而增温,陆地升温比湖面快得多,相对陆地而言,鄱阳湖泊是一个冷源,陆地上空气团因受热膨胀而辐合上升,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从陆地上空流向湖面上空,然后下沉至湖面,又由湖面流向陆地,形成局地热力环流.(4)环鄱阳湖区的月落雷次数与湖泊的月蒸发散量存在良好的正关联性,湖泊的潜热释放旺盛时期,也是对流云团以及伴随其雷电活动频繁时期,这是因为湖泊水体潜热的释放,影响过境对流云团能量平衡和水汽平衡,通过能量和水汽的交换,促使对流云团发展旺盛,间接加剧了雷电活动的强度和频次.(5)鄱阳湖泊水体对过境中尺度对流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扰动,促使其能量不稳定而产生剧烈天气(如:强雷电,强对流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