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重庆市青木关典型岩溶槽谷区地下水的整治利用方法探索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陶贾亚男
  • 会议时间:2012-11-14
  • 关键词:岩溶水 ; 污染防治 ; 资源利用
  •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重庆400715
  • 母体文献:岩溶水文地质研讨会暨第十八届全国洞穴学术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岩溶水文地质研讨会暨第十八届全国洞穴学术会议
  • 会议地点:广东清远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64;S72
摘要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由于溶隙及岩溶管道发育,岩溶含水介质常为地表、地下的二元结构导致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迅速转化.调查显示,包括贵州、广西、云南和重庆等省、市在内的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岩溶发育,降水迅速转入地下,形成了“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的现象,造成缺水人口1700多万、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而重庆青木关是典型的岩溶槽谷区,该区地下河是以农业活动为主的典型岩溶地下河,近年来对该地区的研究,主要利用HOBO小型气象站,WGZ-1型光电数字水位计,CTDP300型在线水质分析仪(澳大利亚Greenspan公司生产),Multi340i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德国WTW公司生产)等仪器,通过野外监测而获得数据,再使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该地区地下河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而这些研究基本都得出该地区地下河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对降水有强烈的反应,该地下河岩溶发育强烈、赋水空间比较单一,以及从岩口落水洞到地下河出口之间管道畅通,而且含水层对水资源的调蓄能力较弱等特征,而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降水后水中浊度和悬浮颗粒物升高,即存在水土流失和地下河水污染,而关于该区地下水利用不合理和污染的具体的治理利用方法的研究较少,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经验和结果,通过实地考察监测和实践,并结合其他地区成功的案例,探索该地区地下水污染和利用不合理的整治利用方法。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