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马立元尹航陈纯芳尹伟
  • 会议时间:2013-11-01
  • 关键词:烃源岩 ; 原油组成 ; 地球化学特征 ; 油源分析 ; 鄂尔多斯盆地
  • 作者单位:马立元,陈纯芳,尹伟(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尹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249)
  • 母体文献: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会议地点:珠海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TE1
摘要
红河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原-经川地区,具有多层系含油的特点,主要产油层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其次为长7、长9油层组,在中侏罗统延安组和长10油层组也发现零星分布的产油井.以往红河油田的石油地质研究主要集中在储层和烃源岩评价方面,迄今尚未见到原油地球化学方面的拫道,因而缺乏石油来源问题的系统研究,从而制约了该区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本文通过对该区中生界不同层系原油族组成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以及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原油的母质性质、形成环境和成熟度,进而进行了油源对比,以期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研究表明,红河油田各区块和各层位原油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它们来自同一油源。原油的正构烷烃以高碳数占优势,出烷以C29含量较高,含有较多的二环萜烷、四环枯烷,存在陆源三环二萜烷,含有较低丰度的烷基环己烷,这些说明原油的母质除了菌藻类外,陆源高等植物做出了重要贡献。原油中Pr/Ph值中度,β-胡萝卜烷以低丰度存在,反映了原油形成于弱还原环境;原油中伽玛蜡烷和>C31藿烷含量很低,碳同位素组成较轻,指示了原油形成于淡水或微咸水环境。原油中C29甾烷和C31藿烷异构体参数接近或达到平衡值,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和Ts/Tm值适度,正构烷烃CPI值接近于1,说明原油为成熟原油。油源对比表明,红河油田原油的源岩主要为延长组长7油层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