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青藏高原新生代碰撞造山型金矿成矿机制和找矿方法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孙晓明韦慧晓石贵勇张燕熊德信潘伟坚胡北铭
  • 会议时间:2011-11-03
  • 关键词:青藏高原 ; 金矿 ; 成矿机制 ; 找矿方法
  • 作者单位:孙晓明(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广东广州, 5102751 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9275)韦慧晓,潘伟坚,胡北铭(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广东广州, 5102751)石贵勇(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 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9275)张燕(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广东广州, 5102751 华东有色地质勘查局, 江苏南京, 210007)熊德信(广东省肇庆学院, 广东肇庆, 526061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广东广州, 5102751)
  • 母体文献:中国地质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地质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研究显示:哀牢山金矿中各主要金矿的成矿作用均与本区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相关,成矿主要发生于本区印支板块与扬子板块喜马拉雅期初始碰撞之后。有关陆陆碰撞造山型金矿的找矿,建议:基础地质研究,尤其是藏南曲松-折木郎剪切带、川西甘孜-理塘构造带等大型控矿剪切带性质、剪切时代、主要构造演变、成矿时代、主要脉岩及其与旷化关系等的研究;加强蛇绿混杂岩系中金矿成矿规律的总结和找矿勘探。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