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空间演变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魏伟
  • 会议时间:2014-11-21
  • 关键词:陆地经济 ; 生态环境 ; 协调度 ; 生态系统 ; 服务价值 ; 空间演变
  •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730070
  • 母体文献:第六届全国地理信息科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六届全国地理信息科学博士生学术论坛
  • 会议地点: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F2;P4
摘要
以中国陆地2853个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以中国县级GDP数据和全国1km格网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ESV模型、YEEH模型和EEHC模型,依据ESV和GDP单位面积变化计算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并借助ArcGIS10.1平台对YEEH和EEHC栅格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以此来表征和揭示中国陆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关关系和演变特征. 研究表明:①自1980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快速,GDP持续增长,单位面积上GDP增长也十分明显,全国呈现东南沿海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的特征;②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自1980年的6.591万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958万亿元,增长了5.5%;从空间分布来看,中国陆地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布特点为中东部地区较高,西部地区较低;从生态系统服务服务价值增量或变化情况来看,中国陆地单位面积ESV年均增长2.04%,且西部地区增长速度快于中东部地区;③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逐渐好转,呈现出东北地区好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好于中、东部地区的空间格局,反映出当面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之间总体上还是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在发展;④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布状态从1980年的低于均值聚集模式发展变化到2010年的高—低两种聚集模式共同分布;⑤中国陆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协调度当前整体上趋于好转,但在区域分布上空间差异较为明显,西部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需大力发展经济,而东中部地区则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持与修复,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