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上海地区夏季两次污染过程天气特征和形成机理对比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陈镭张欣
  • 会议时间:2015-08-01
  • 关键词:大气环境 ; 污染过程 ; 天气特征
  • 作者单位:陈镭(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 上海 201315;上海市浦东新区气象局 上海201315)张欣(上海市中心气象台 上海 20030)
  • 母体文献: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
  • 会议地点:深圳
  •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X52;X13
摘要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物理量场资料、PM2.5和PM10浓度数据就2014年7月10日和11日上海地区出现的两天污染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综合探讨了两次污染过程的天气特征和形成机理的异同点,研究发现虽然这两天污染均是由上游污染物的输送和本地较差的扩散条件造成的,但由于这两天的气象条件存在差异导致了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表现出不同形态:1、大尺度环流形势存在差别,虽然10日~11日的环流形势均有利于污染物的输送和积聚,但11日的高低空配置较10日更容易产生降水,而降水对于污染物有一定的冲刷和沉降作用,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2、局地环流形势存在差异,虽然10日~11日均出现了海风,使上海地区出现了风向辐合线,有利于将周边的污染物向辐合中心积聚,但10日的风向辐合线维持时间很长,而11日的辐合线仅出现了2个小时,因此使得污染物浓度出现了不同的形态.利用气团后向轨迹进一步证明了上海地区的污染过程除本地积聚外还来源于上游(长三角地区)的输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