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北京西山废弃采石矿场植被自然恢复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静于倩韩茜于长青张永田军
  • 会议时间:2008-10-27
  • 关键词:矿区废弃地 ; 生态恢复 ; 植被演替 ; 植物群落形成 ; 物种多样性
  • 作者单位:王静(清华大学生态保护研究中心北京 100086 香港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学系香港特别行政区)于倩,韩茜,于长青(清华大学生态保护研究中心北京 100086)张永,田军(北京市门头沟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 102300)
  • 母体文献:2008北京国际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08北京国际生态修复研讨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 语种:chi
摘要
通过对北京西山地区废弃石灰石,大理石等非煤矿区的植被进行实地调查,探讨了不同废弃年限的矿区植被自然恢复状况,及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形成与演替的一般规律与特征。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废弃年限从7年到30余年不等的6个废弃矿区的83个样方中,共出现高等植物109种。分属于37科69属,其中菊科16属36种,豆科8属15种,禾本科12属14种,三大科合计36属65种,占全部种数的59.63[%],为矿区所有植物总数的半教以上,表明三大科植物在北京西山矿区植被的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大,在该地区的植物区系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全部植物中,一或二年生草本植物35种,多年生草本植物39种,乔灌木植物28种,层间藤本植物6种,蕨类植物1种。随着采石矿场废弃关闭时间的延长,群落结构由单一的一年生草本层向多年生草本,草本与灌木,草本与灌木和乔木多层结构的方向演化,群落的结构与组成逐渐趋向复杂化而稳定存在。此外,本文还就各矿区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特点,讨论了促进废弃矿区植被恢复的主要措施。土壤种子库是废弃矿区植物繁殖体的主要来源。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