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澜沧江流域极端天气灾害特征及波动趋势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于文金邵明阳李百群姜彤邹欣庆
  • 会议时间:2013-06-21
  • 关键词:极端天气 ; 降水灾害 ; 波动趋势 ; 江河流域
  • 作者单位:于文金,邵明阳,李百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14)姜彤(国家气象局气候中心,北京1000233)邹欣庆(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 母体文献: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地貌学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地貌学研讨会
  • 会议地点:青岛
  •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
  • 语种:chi
  • 分类号:P46;TP3
摘要
基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澜沧江区域1961-2011年50年气象资料,采用小波分析、EMD分解、CI指数、均生函数逐步回归模型、MK趋势和突变检验与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澜沧江流域极端天气灾害的变化特征,及其区域极端灾害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①1960-2011年50年期间,年降水量趋于稳定,略有上升,但上升率较小,只有3.1848.年降水量距平分布图反映了降水量南多北少的区域差异,正负距平之间在-2到2之间,北部干旱出现的几率较大.②近20年来,澜沧江区域干旱次数明显上升,而澜沧江流域年暴雨频次在过去50年和未来的20年内没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干旱频次未来20年内呈斜率0.2635的上升态势,未来该区域极端天气灾害主要是干旱灾害.③该区域降水和暴雨频次存在多尺度特征,两种研究方法都得到澜沧江流域降水量存在2a、7a、15a的变化周期,只是两种方法得出的主周期不同,EMD方法比小波方法更适合处理非平稳、非线性信号,断定澜沧江流域降水量存在2a、7a、15a的变化周期,且主周期为准2a.④降水量和暴雨频度序列的IMF1和IMF2周期在2~7a之间,与ENSO在年际变化上的信号相吻合,推断澜沧江流域暴雨和干旱灾害与ENSO有重要联系,且随着气温升高干旱灾害频次明显增加,显示区域极端气温灾害的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有某种关联,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表现形式之一.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