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GIS和AHP的潍坊市冰雹灾害风险区划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杨益陈贞宏王潇宇于飞
  • 会议时间:2011-11-01
  • 关键词:冰雹灾害 ; 风险区划 ; 地理信息系统 ; 层次分析
  • 作者单位:杨益(普定县气象局,贵州普定 562100)陈贞宏(安顺市气象局,贵州安顺 561000)王潇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4)于飞(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贵阳 550002)
  • 母体文献: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地点:厦门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冰雹是潍坊市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常常给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研究表明,在所有可能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在科学研究基础上进行风险区划,将自然灾害管理提高到风险管理的水平。本文采用空间信息技术的评估方法对潍坊市历史冰雹灾害进行风险评估,以期对该市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层次分析、加权综合评价、极差标准归一化等方法,利用潍坊市1971~2000 年30a 中9 个气象站逐月冰雹及其灾情信息,建立影响潍坊市冰雹灾害的主要评估模型,即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三项综合因子都有子因子,致灾因子的危险性选用潍坊市各县区冰雹频次,承灾体易损性以地均人口(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人数)、地均三产总值(单位面积土地上农业、工业及服务行业的总产值)、耕地比重(耕地面积占行政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为评价子因子,选用潍坊市林业面积作为冰雹灾害抗灾能力的因子,综合各项指标通过ArcGIS9.3 平台得到潍坊市冰雹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潍坊市冰雹灾害风险区域差别较大,这主要由于市内的地形地貌、人口密度、耕地比重和林业面积等特点决定的。从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来看,西部地势较高地区较东部低地更容易产生冰雹,冰雹产生的概率随地形高程增高而增加;综合考虑人口密度、产业密度和耕地比重后,西南部鲁中山区不易受损,而东南部地区发生冰雹时很容易造成较大损失;从抗灾能力看,潍坊经济收入高、安丘林业面积大,其抗灾能力强,市西部地区则抗灾能力弱。综合结果表明:潍坊市冰雹灾害发生的高风险区在该市西部地区,其发生冰雹灾害次数多、抗灾能力很弱是该区发生雹害概率高的主要原因,较高风险以上的地区占全市一半以上区域,而低风险区则是位于该市中部偏南地区,这与历史冰雹灾情基本吻合,对于潍坊市的冰雹灾害风险研究,有利于从宏观角度认识了解冰雹灾害的风险,从而以区域为对象有针对地提出防灾减灾规划。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