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东天山玉海斑岩铜矿床形成时代的确定及意义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张照伟王亚磊张江伟
  • 会议时间:2014-11-13
  • 关键词:铜矿床 ; 成矿时代 ; 地质构造
  • 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
  • 母体文献:第四届全国矿田构造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四届全国矿田构造研讨会
  • 会议地点:昆明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K20;K2
摘要
新疆东天山玉海斑岩铜矿所处的构造带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发育且多样,造就了众多内生金属矿床的集中爆发,尤其是晚古生代的石炭-二叠纪,像土屋、延东等斑岩型铜矿,黄山、黄山东、香山、图拉尔根等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对新疆东天山玉海铜矿岩体进行锆石年代学测定。本次测试结果得出最大年龄为429.6Ma,最小年龄为413.8Ma,这些数据变化范围较小,加权平均年龄422.3士4.OMa,MSWD0.52置信度95%,为早古生代中晚志留世。区域资料表明,在泥盆-石炭纪,新疆北部天山地区除板块作用之外,还出现了地幔柱活动,致使整个新疆北部晚出现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这一阶段的构造运动与岩浆活动将早古生代的岩体与矿体严重破坏,只有玉海岩体等很少数作为残留体保留了下来。可见玉海铜矿和同区域斑岩型矿床是不同的,后者全部为晚古生代产物,其矿床所在位置即为初始生成位置,而玉海铜矿是早古生代生成之后,经过长时间的后期改造与破坏,甚至有可能出现远距离的搬运,才呈现出今天的形态,这在区域上具有重要的构造意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