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固体沥青吸附/包裹烃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油藏多期充注史的识别--以川中地区震旦系固体沥青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程斌廖泽文王铜山
  • 会议时间:2013-11-01
  • 关键词:烃源岩 ; 固体沥青吸附烃 ; 固体沥青包裹烃 ; 地球化学特征 ; 油藏多期充注史
  • 作者单位:程斌,廖泽文(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王铜山(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 母体文献: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会议地点:珠海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61;P59
摘要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构造带地区主要烃源岩为寒武系筇竹寺组黑色页岩,该套烃源岩被认为经历了初次生烃——抬升遭受剥蚀——下沉再次生烃的历史,形成的固体沥青部分充填在震旦系碳酸盐岩溶孔和裂隙中(徐国盛等,2007;袁海峰等,2009).选择川中地区高科1井、高石1井和安平1井钻孔岩芯中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溶孔沥青进行常规抽提和轻度氧化降解实验,对比研究吸附和包裹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固体沥青依次进行正己烷、丙酮和二氯甲烷连续索式抽提,以获取吸附组分,剩余的残渣在H2O2/CH3COOH氧化体系作用下发生氧化降解释放包裹烃,详细实验过程参见程斌等(2012).研究表明,古油藏至少经历了两期原油充注史,早期充注的正构烷烃主要以高碳数为主,后期充注以低碳数为主。由于地壳的抬升,早期充注的吸附烃类遭受生物降解作用而基本消失;之后地壳下沉,后期充注的烃类由于埋藏较深而保存下来。包裹组分由于得到大分子结构的保护而保存了两期充注的烃类。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