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HSLA钢在热时效过程中富Cu相的成分演变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刘庆冬李传维顾剑锋刘文庆
  • 会议时间:2015-07-18
  • 关键词:高强度低合金钢 ; 热时效过程 ; 富铜相 ; 成分演变 ; 原子探针层析技术
  • 作者单位:刘庆冬(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市激光制造与材料改性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0;上海大学微结构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44)李传维,顾剑锋(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市激光制造与材料改性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0)刘文庆(上海大学微结构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44)
  • 母体文献:第十一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十一次全国热处理大会
  • 会议地点:太原
  •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TG1;O48
摘要
高强度低合金钢在900℃固溶处理0.5h,水淬至室温,然后在500℃等温时效,用原子探针层析技术(APT)分析富Cu相的成分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富Cu相的尺寸不断增加,数量逐渐减少,形态由球型向椭球型转变.纳米尺寸的富Cu相中,含有大量的Fe和一定量的Ni和Mn,成分波动较大.随着富Cu相不断长大,Cu含量逐渐升高,Fe含量不断降低,Ni和Mn含量趋于稳定.Ni和Mn倾向在富Cu相/基体界面处偏聚,但二者偏聚的确切位置存在差异.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