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铁矿粉高温特性过程指标评价体系建立及应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裴元东安钢赵志星程峥明王洪江王全乐
  • 会议时间:2012-09-01
  • 关键词:炼铁工业 ; 铁矿粉 ; 高温特性 ; 评价体系
  • 作者单位:裴元东,赵志星(首钢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3,中国)安钢,程峥明,王洪江,王全乐(首钢京唐公司,唐山,063200,河北,中国)
  • 母体文献:第13届全国大高炉炼铁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13届全国大高炉炼铁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河北迁安
  • 主办单位:中国金属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高温特性研究逐渐成为优化配矿研究的热点和核心。本文使用高温共焦显微镜结合热重-差热测试,对铁矿粉的熔化和固结过程进行了观察,分析和讨论了铁矿粉在烧结过程中液相的形成、发展和固结特性,建立了一种评价铁矿粉高温特性过程指标的评价体系。该体系以烧结过程中关键温度点和液相流动速度为评价指标。关键温度点包括试样开始收缩温度、液相初始形成温度、液相大量形成温度和液相固结终了温度等,这些温度点越低,说明烧结过程中越容易生成液相;同一种矿粉的四个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不同矿粉的关键温度点存在较大差异。在试验条件下确定了不同矿粉呈现最大液相流动速度的温度区间。基于实验结果,在京唐烧结进行优化配矿工业实践:2011年前期,使用巴卡粉(13%到18%)替代巴烧粉,改善了烧结液相流动性,确保了烧结矿粒度和RDI的稳定;2011年后期,使用“巴卡粉(18%到25%)搭配海南粉(0%到2%)"替代巴烧粉、PB粉和地分粉,适应了高炉高产形势,保证了烧结矿质量,并降低了成本。原位观察结果和生产实践表明,烧结过程中液相数量并非越多越好;“致密矿”搭配“易熔矿”的组合,替代“相对易熔矿”,可以在保持磊结液相量的情况下,改善烧结液相流动性能。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