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汶川余震震源机制的分段特征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刁桂苓徐锡伟冯向东王晓山孙晴
  • 会议时间:2010-10-17
  • 关键词:汶川地震 ; 震源机制 ; 分段特征
  • 作者单位:刁桂苓,冯向东,王晓山,孙晴(河北省地震局 石家庄050022)徐锡伟(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29)
  • 母体文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 会议地点:宁波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S12;K87
摘要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Mw7.9地震,地表破裂带结构复杂、破裂长、同时兼有逆冲和右旋走滑分量,反演破裂过程多次5次不同性质的子事迹构成.汶川地震序列的余震众多,最大震级仅有Mw6.1、6.0。大量余震应当发生在主震破裂面的两侧,被很好的记录.它们既应当表现出主震的继承性运动,也会显示震源体内部应力的调整和能量的重新分配.因此可以由大量中小余震提取构造应力场和震源断层的信息.主要使用四川数字地震台网并补充临时台网的资料,读取直达波P、S的最大振幅,采用层状介质点源位错模型,计算理论地震图,拟合观测振幅比,反演得到2020次3级以上余震的震源机制.取哈佛大学发布的CMT解的最佳双力偶解,对比了12个解,2者基本一致.时间从2008年5月12日起至2008年10月5日止,包括序列主要的释放过程,空间覆盖全部震源区.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