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利用南极流动台网的PKP前导波研究太平洋异常北部核幔边界的不均匀结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马晓龙孙新蕾Wiens D.A.Nyblade A.Anandakrishnan S.Aster R.Huerta A.Wilson T.
  • 会议时间:2014-10-19
  • 关键词:核幔边界 ; 不均匀结构 ; 极远震 ; 前导波
  • 作者单位:马晓龙(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新蕾(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Department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Washington University(St.Louis))Wiens D.A.(Department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Washington University(St.Louis))Nyblade A.,Anandakrishnan S.(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Aster R.(Department of Earth & Environmental Science,New Mexico Tech)Huerta A.(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Sciences,Central Washington University)Wilson T.(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Sciences,Ohio State University)
  • 母体文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31;P54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南极大陆的两个流动地震台网(GAMSEIS和POLENET/ANET)记录到的地震数据,发现阿留申群岛和勘察加半岛的地震PKP波存在清晰的前导波。进一步比较这两组地震在震源区和接收区的核幔边界的采样区域,认为,南极台网记录到的PKP前导波是由太平洋异常北部边界的速度异常引起的。运用Wen (2000)的方法以及弹性介质中的散射理论(Vidale and Hedlin, 1998; Hedlin andShearer, 2000),通过分别分析这些前导波的到时和能量波包,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异常体分布在核幔边界上~400公里范围内,纬度在30-50°N,并且呈现出不均一性特征:中间区域(160-180°E)异常速度结构可达到2%-3%幅度,而两边(140-160°E以及160-180°W)只有-1%的异常幅度。结合改地区层析成像以及SCS-S相对走时残差的结果,初步认为该速度异常可能是古老板块俯冲产生的板块残留。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