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TM-AFM、光谱法及电化学法分析研究金属有机膜@硅氧基上的仿生催化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杨俊毛陆原白卫云尚巍李铁生李光琴孙莉莉郜昱刘辉
  • 会议时间:2014-12-01
  • 关键词:金属有机纳米膜 ; 制备工艺 ; 化学结构 ; 表面纳米成像 ; 催化剂
  • 作者单位:杨俊,毛陆原,白卫云,孙莉莉,郜昱(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省资源与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郑州450001)尚巍,李光琴(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省资源与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郑州450001;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郑州450001)李铁生(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郑州450001)刘辉(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郑州450001;郑州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郑州450044)
  • 母体文献:第十四届全国金相与显微分析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十四届全国金相与显微分析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厦门
  • 主办单位:中国体视学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X14;P94
摘要
在研究5,10,15-三对氯苯基-20-邻氧(三苷基氯)苯基卟啉铜[(TOPP-Cu+2]在气/液界面上的成膜性能的基础上,利用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力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膜的表面形貌及卟啉环在膜中的排列取向及相互作用.结果表明:TOPP-Cu+2在气液界面上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制备的多层LB膜性能稳定并具有良好的纵向均匀性和结构周期性.在LB膜中TOPP--Cu(Ⅱ)[下文中Cu(Ⅱ)简写为Cu+2]则以一定的取向均匀分布,卟啉环与基片平面接近60°角倾斜排列.其电化学特性研究表明TOPP-Cu+2在电极上的反应过程是受扩散控制,以此基片固载的膜材可作为纳米催化剂模拟酶氧化煤化工产品环己烯和其副产物环己烷,进而制备聚酰胺的基本原料己二酸.进一步研究含有钯双亚胺的金属有机纳米膜催化剂的制备,利用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和原子力显微镜轻敲模式(TM-AFM),研究膜的化学结构和表面纳米成像,结合使用接触角测量和XPS等界面分析手段的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膜是一种高度有序的环状双亚胺金属有机纳米膜,没有明显的聚分子集.然后将金属有机纳米膜应用催化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使用TM-AFM对催化过程中的膜表面的形貌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反应的本质是典型的界面催化过程,且有一个明显的诱导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