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一次高原低涡东移引发四川盆地强降水的湿螺旋度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黄楚惠李国平牛金龙罗玲张卫
  • 会议时间:2010-04-01
  • 关键词:强降水 ; 过程分析 ; 湿螺旋度 ; 动力特征
  • 作者单位:黄楚惠(四川省气象台,成都 610072)李国平(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成都 610225)牛金龙(甘肃省张掖市气象局,张掖 734000)罗玲(四川省资阳市气象局,资阳 641300)张卫(四川省广安市气象局,广安 638000)
  • 母体文献:2010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0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经验交流会
  • 会议地点:济南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
  • 语种:chi
  • 分类号:P45;P46
摘要
利用NCEP 1°×1 °资料以及常规观测的地面和高空资料,应用螺旋度原理,对2009年7月30-31日一例高原低涡东移引发四川盆地暴雨的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湿z—螺旋度负值区水平分布与相应时段降水落区和强降水中心的分布对应较好,强降水时段,湿螺旋度负值有显著的增加;湿z—螺旋度垂直分布能很好地反映暴雨发生时大气的动力特征,暴雨区上空低层正涡度、水汽辐合旋转上升与高层负涡度、辐散相配合,是触发暴雨的有利动力机制.相对螺旋度对与降水落区及降水中心分布配合较好,并与未来6h的降水落区和分布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强降水中心通常出现在相对螺旋度梯度的大值一侧,这对降水落区及强度分布的预报有一定参考价值.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