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南海北部东沙海域水合物区小型底栖动物丰度与分布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黄丁勇王建佳林荣澄曾千惠傅素晶
  • 会议时间:2015-12-09
  • 关键词:底栖动物 ; 丰度特性 ; 水合物 ; 东沙海域
  •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
  • 母体文献:2015年“海洋地质、矿山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5年“海洋地质、矿山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 会议地点:广州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73;P74
摘要
2014年9月和11月,搭载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四号"船,在东沙水合物区使用箱式取样器或多管取样器采集了14站10cm长度的表层沉积物芯样,并在现场按(0~2)cm、(2~5)cm、(5~10)cm分层.室内分析共检出12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线虫(Nematoda)、桡足类(Copepoda)、多毛类(Polychaeta)、寡毛类(Oligochaeta)、原足类(Tanaidacea)、等足类(Isopoda)、介形类(Ostracoda)、动吻类(Kinorhyncha)、缓步类(Tardigrada)、涟虫类(Cumacea)、无板类(Aplacophora)和待定类群(Indet.).小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66.18±42.08ind/10cm2(0.50±0.87ind/10cm2~127.24±47.88ind/10cm2),其中线虫平均丰度为50.73±37.06ind/10cm2,为丰度的最优势类群.垂直分布上,小型底栖动物在(0~5)cm层的取样效率为97.52%,呈现自表层向底层逐渐减少的趋势.水合物调查区的小型底栖动物群落主要可以分为低丰度低类群数低多样性和相对高丰度高类群数高多样性的两种类型.聚类分析显示水合物勘探区内和区外的小型底栖动物群落没有明显差异,两种类型的群落在勘探区内外都有分布.本次调查结果与深远海和一些冷泉区的研究结果相似,但与我国近岸浅水区相比,丰度整体偏低,最主要原因可能是调查区水深较大.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