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排采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研究——以沁水煤层气田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邓泽康永尚刘洪林李贵中王勃
  • 会议时间:2008-09-23
  • 关键词:煤储层渗透率 ; 煤层气田 ; 排采工作制度 ; 基质收缩 ; P&M模型
  • 作者单位:邓泽(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 102249 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 065007)康永尚(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 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刘洪林,李贵中,王勃(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 065007)
  • 母体文献: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
  • 会议地点:江西井冈山
  • 主办单位:中国煤炭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但部分生产井产量低、衰减快.除我国煤层气地质本身构造复杂、储层渗透率低等客观条件外,排采工作制度不合理是影响煤层气产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作为低渗敏感储层,排采过程中煤储层同时受到有效应力效应、基质收缩效应和克林肯伯格效应影响,其渗透率处于动态变化中,与此同时,排采工作制度也需作相应的调整和优化.目前对该动态变化特征仍认识不清,排采工作制度基础理论研究尚有待深入.本文通过引用P&M模型,以沁水煤层气田二叠系山西组3号煤储层为例,预测了开发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指出该区块煤层气井排采中后期有较大的产气前景,并通过敏感性分析,认为杨氏模昔越大,基质收缩效果越显著以及含气饱和度越高,越有利于改善煤储层渗透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