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红碱淖生态环境的影响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红碱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泊,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地区生态环境变化进行系统研究对于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生物多性、气候变化、植被覆盖、水体变化、环境污染等几个方面对红碱淖的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动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红碱淖生态环境保护建议。利用GIMMS NDVI、SPOTVGT两种归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和气候资料对红碱淖地区植被覆盖变化、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从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了植被覆盖变化的原因。利用TM、中巴资源卫星影像对红碱水域面积进行解译,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红碱淖水域面积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了引起红碱淖水域面积急剧萎缩的原因。结果表明:①1957~2007年期间红碱淖地区温度上升趋势显著,降水经历了由少许的加转向减少的过程,进入了一个相对干旱气候态。②红碱淖地区植被覆盖状况逐年好转,变化是各种自然和人为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变暖使春季生长季节提前、秋季生期延长。春季的降水量对春季的植被覆盖影响明显,春夏之交降水量对NDVI的影响存在一月的滞后现象。生长季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与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夏季温度上升加了地表蒸散发过程,同时降水具有减少的趋势,干旱对植被生长有抑制作用,夏季的植被盖却在显著增加,这可能是自1999年开始目前正在进行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生态效应已开始呈现。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红碱淖水面面积在大幅度萎缩,水位急剧下降。红碱淖水面积急剧萎缩是气候变化和人为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能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变化溉用水、生态环境建设、煤矿开采用水排水和水源等5个方面。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口剧增,资源的开发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该区域季节性河流的水源受到污染。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