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华北克拉通西部地壳与上地幔三维电性结构特征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董浩魏文博叶高峰金胜景建恩张乐天谢成良尹曜田
  • 会议时间:2014-10-19
  • 关键词:地球地壳 ; 上地幔 ; 三维电性结构 ; 大地电磁测深
  • 作者单位:董浩,叶高峰,金胜,景建恩,张乐天,谢成良,尹曜田(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北京 100083)魏文博(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北京 100083;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
  • 母体文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5
摘要
本项研究选取SINOPROBE-O1项目于2009-2011年在华北地区采集的大地电磁测深标准网数据,采用远参考robust估算方法进行资料处理,并使用三维大地电磁反演方法对研究区域的岩石圈电性结构进行了建模和研究,首次获得华北克拉通西部地壳与上地慢的三维电导率模型。得到的模型显示,华北地区的东部和西部的导电性结构有着显著差异。一般认为,华北克拉通的西部未受到中生代以来的“克拉通破坏”事件影响,保留有较为完整的“岩石圈根”,其地温梯度不高,具有较高的地震波速和具有较高的电阻率;然而,与这一认识相反的,电性结构模型显示,在华北西部地区,尤其是鄂尔多斯地块北部的内蒙古缝合带/孔兹岩带的中下地壳及上地慢存在着大范围分布的“蘑菇状”高导构造,而与之相对的,其南部地区则存在着相对高阻电性结构,其低阻层埋深在15Okm以上,表现为稳定的克拉通岩石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