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龙门山断裂带深部构造和地壳组分的分段特征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楼海王椿镛吕智勇姚志祥
  • 会议时间:2010-10-17
  • 关键词:地震活动 ; 深部构造 ; 地壳组分 ; 分段特征 ; 龙门山断裂带
  • 作者单位:楼海,王椿镛,姚志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1)吕智勇(四川省地震局 成都610041)
  • 母体文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 会议地点:宁波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54;P31
摘要
通过综合对比地震台站的远震接收函数H-k叠加给出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以及龙门山地区的均衡重力异常分布特点和以前获得的四川一云南地区不同深度的视密度填图结果,可以看到龙门山断裂带的深部构造和组分有明显的分段性。通过分析,认为龙门山断裂带的浅部和深部构造走向方向不同。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松藩一甘孜构造带可能俯冲到四川盆地之下,形成与四川盆地的“镶嵌”,在汉川大地震时没有发生破裂。在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垂直作用的均衡调整作用力加大了逆冲断层的摩擦力,造成断层面上的应力大量积累,最后导致了汉川大地震的发生。龙门山断裂带北段两侧的深部构造差异较小,可能表明北段已经不是青藏高原东缘的活动边界,受到的挤压构造作用较小。汉川地震中以右旋走滑破裂为主。汉川地震的震中位于高泊松比区,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可能与地震的发生有关。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