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应力场时空变化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江敏陈九辉Yasuto KuwaharaRicken Matsushita
  • 会议时间:2014-10-19
  • 关键词:地震学 ; 断裂带 ; 应力场 ; 时空变化
  • 作者单位:江敏,陈九辉(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Yasuto Kuwahara,Ricken Matsushita(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活断层和地震研究中心 日本 3058567)
  • 母体文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语种:chi
  • 分类号:P54;P31
摘要
本文选取的数据是川西流动台阵于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期问记录到且地震定位良好的地震,震级范围Mw2.5-3.5。选取震中距在120km以内并且信噪比较高的波形资料读取P波初动极性和P, S振幅,采用地震精定位结果和龙门山区域三维速度模型计算方位角和离源角,由P波初动极性和S/P振幅比反演震源机制解。根据所得的震源机制通过阻尼线性反演方法反演区域应力场三个主应力轴的方位角、俯角和相对大小。目前对汉川震后一个月内的425个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了初步反演计算。统计结果发现除逆断型和走滑型外,还有大量正断层性质的震源机制,数目将近总数的30%。主震区附近震源机制解以逆断型为主,但分布较为凌乱,应力场反演揭示该地区断层类型以逆断层为主,其中最大水平主应力轴方位为EW向,但不同深度问方位有近20°的差异。从小鱼洞起顺NE向余震带延仲约5Okm,这片区域内出现大量正断型地震,约占总正断型地震的80%,若从垂直于余震带的切片视角审视这片区域,发现从小鱼洞到理县震源机制具有明显分段特征,先是逆断型为主,往NW出现正断型密集,再往前出现逆断和走滑混合区,最大水平主应力轴方位随NW向发生了将近60°的旋转。从余震带继续往NE向延仲至北川,该地区逆断型地震又重新占据主导地位,最大水平主应力轴方位为SEE向。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