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大兴安岭南段西坡银铅锌矿床成矿模式及勘查模型
详细信息   
摘要
矿床成因模式是矿床学重要研究内容,也是建立矿床勘查模型的重要依据。大兴安岭南段西坡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的银、铅锌多金属矿成矿带。本文在综合前人资料基础上,通过对该区区域成矿背景分析和对拜仁达坝、花敖包特和东布拉格三个典型矿床的解剖,建立了典型矿床的成因模式和与燕山期斑岩-热液成矿系统有关的区域成矿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的区域勘查模型。该成果对指导区域找矿,特别是斑岩型钼矿床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东布拉格矿床为与燕山期斑岩热液活动有关的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其钼矿体产出于具有斑岩型矿化特征的隐爆角砾岩筒中;其银铅锌矿体与钼矿体距离很近,并具有和拜仁达坝及花敖包特银铅锌矿床的矿体相似的特征,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三个矿床的成矿物质均具有深源特征,与银铅锌矿有关的成矿流体具有岩浆热液与大气水混合的特征,为与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区内铅锌矿化与钼矿化是统一的岩浆热液系统在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   在典型矿床成矿模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对区域成矿模型进行了探讨。大兴安岭南段西坡在燕山期处于陆内伸展造山阶段,沿北东方向深大断裂展布的岩浆岩带控制了该区的成矿带。成矿主要与浅成一超浅成的富F中酸性小侵入体(或岩脉)有关,浅成就位的中酸性侵入体由于压力降低和结晶分异产生富含成矿物质的岩浆流体,造成上部岩石破裂,引起流体减压沸腾,造成辉钼矿化的沉淀。流体沿断裂构造运移,并与下渗的大气水和地层水混合,引起铅锌矿沉淀。该区铅锌矿化与斑岩型矿化相距较近,是由于高含量的F降低了岩浆的固相线温度,其早期出溶流体温度较正常值低造成的。该认识对指导区域铅锌矿床深部斑岩型矿床的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在区域成矿模式基础上,结合该区域已有的物、化探资料和成功的勘查案例,提出该地区适合的区域勘查模型和矿化定位方法,该勘查模型将为该区域的矿产勘查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