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旅游地时空演变特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详细信息   
摘要
温泉旅游地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地类型之一,《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都明确提出鼓励温泉旅游的发展。然而,许多温泉旅游地由于超量开采温泉而面临资源枯竭,这不禁引发学者的思考:温泉旅游地的发展到底经过什么样的演变,其中保护与开发之间又是如何协调,最后是否又能够长久发展下去?带着这样的疑问,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温泉旅游地时空演变的过程、特征与模式,梳理了其中保护与开发的互动机理、驱动因子和具体模式。营口鲅鱼圈是著名的温泉旅游地,在辽宁省打造“中国温泉旅游第一大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其为案例验证了此前的理论分析,同时构建了温泉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鲅鱼圈温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定量评价,并提出调控对策。 全文内容如下: 第1章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为研究综述,主要是对近二十年来国外的62篇文献、国内的110篇文献进行了回顾,重点归纳出国内外的主要研究领域,对相互之间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研究区域进行比较,并选取了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第3章为基础理论,分析了地热资源、地下热水、温泉、温泉旅游、温泉旅游地等基本概念,同时梳理了本文研究涉及到的相关理论,主要有:资源禀赋理论、环境承载力理论、文化扩散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 第4章为理论研究,系统归纳了温泉旅游地时空演变过程,总结了其在旅游功能、开发布局、开采对象和游客空间结构等方面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空间演变模式;对温泉旅游地保护与开发的互动研究进行了深入剖析,包括两者的互动机理、驱动因子和具体模式,尤其论证了可持续发展是保护与开发的最佳协调路径。 第5章为实证研究,在时间特征方面,分析了鲅鱼圈温泉旅游在年际尺度下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月际尺度下的季节变化规律;在空间特征方面,分析了温泉旅游地的空间扩散和旅游者空间行为。 第6章为理论与实证相结合部分,首先运用德尔菲头脑风暴法,经初选和筛选,构建了温泉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赋予指标权重和评分标准;之后基于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对鲅鱼圈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结果初步讨论了鲅鱼圈温泉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7章为调控对策,分别从发展目标定位、温泉资源保护、旅游满意度优化、产品开发模式、客源市场定位、区域旅游一体化和保障体系规划等七方面提出。 第8章为结论与展望,总结了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分析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