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南澳大利亚蒂拉瓦拉油田辫状三角洲砂岩储层性质的沉积控制因素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1997
  • 作者:H.Scott Hamlin
  • 译者:黄子齐
  • 语种:中文
  • 起始页:18
  • 总页数:17
  • 刊名:国外油气地质信息
  • 是否内版:是
  • 主办单位: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情报室
  • 期:1
  • 期刊索取号:P450.6196
摘要
在南澳大利亚库伯盆地的蒂拉瓦拉油田,蒂拉瓦拉砂岩储藏着146百万桶石油。我们利用岩心、测井曲线和岩石物性资料建立了以沉积相为基础的储层流动单元模型,这种模型从三维空间描述岩石性质和油气饱和度。利用这种模型计算原始和剩余石油地质储量,多发现了36百万桶原油,并加深了对于过去生产模型 的了解。
     蒂拉瓦拉砂岩储层沉积于石炭纪—二叠纪冰前克拉通内环境中,由湖相和河流 相组合构成。通过独特的叠置模式和侵蚀不整合面确定了这些非海相沉积的地层框 架。储层周围是以泥岩为主的层段,该层段具有与海相最大洪水面相似的界面。其 底部发育一个被不整合面截切的前积湖相三角洲系统。它由泥岩、夹透镜状富含泥 岩碎屑的砂岩组成。由于塑性颗粒的机械压实作用,这些下三角洲相内的砂岩失去 其孔隙度。在不整合面之上为一个辫状三角洲体系,以加积床底负荷河道充填砂岩 为主,构成储层的主体核心部分。河道迁移和局部的岸线带作用对沉积物改造作用,沉积了富含石英的多侧向砂岩,从而保存了所有储层相的最高孔隙度和渗透率,并且拥有大部分原地石油储量。辫状三角洲被剥蚀削截,上覆更近源的辫状平原体系。但是,辫状河道三角洲,上覆有透镜状弯曲河道砂岩,后者向上递变为广布的泥岩和煤层。因此,储层的最上部显示出后积叠置模式,储层质量向上变差。
     依据地层框架内岩相的系统组合,以及与岩相有关的组分和组构差异,我们确定了储层流动单元,各单元具有独特的岩石物理性质。我们的结果表明沉积变化是蒂拉瓦拉砂岩的储集质量和生产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