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黔中隆起及邻区分带性变形特征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万桂梅;汤良杰;郭彤楼;金文正;胡东风;崔敏;宁飞
  • 单位1: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单位2: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78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分带性;构造变形样式;缩短率;QZ2006-40地震测线;黔中隆起
  • 起始页:316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本文为国家“973”计划项目(编号2005CB422107,G19990433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672143,40472107,40172076);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项目(编号G0800-06-ZS-181);中石化科技发展部项目(编号P05073);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2003-01)联合资助的成果。
  • 刊名:地质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22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主编:陈毓川
  • 地址: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dizhixuebao@163.com
  • 卷:82
  • 期:3
  • 期刊索取号:P206.3 141
摘要
QZ2006-40地震测线的构造变形样式及其平衡剖面缩短量分析表明,黔中隆起及邻区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变形特征:自NW至SE依次可以划分为黔西北构造带、黔中构造带、麻江-凯里构造带、雪峰构造带,黔西北构造带的构造变形整体上以隔挡式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黔中构造带的构造变形样式以平缓的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麻江-凯里构造带以隔槽式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雪峰构造带以梵净山群、板溪群和南华系褶皱岩系变形为主。平衡剖面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构造活动,不同构造带的缩短率揭示不同时期构造活动在不同带所表现的强度不同。总的来说,寒武纪以来麻江-凯里构造带构造活动最强烈,其次为黔中构造带,黔西北构造带构造活动最弱。整体体现出明显的分带性变形特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