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煤岩蠕变模型与破坏特征试验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陈绍杰;郭惟嘉;永杰
  • 单位1: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78
  • 学历:博士
  • 职称:讲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煤岩;短时蠕变试验;破坏特征;微破裂;蠕变模型
  • 起始页:2595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4070);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4240004)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8F01);矿山灾害预防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MDPC0806 ):山东科技大学春蕾计划(2008AZ Z0008)资助。
  • 刊名:岩土力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79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编:白世伟
  • 地址:武汉市武昌小洪山
  • 邮编:430071
  • 电子信箱:ytlx@whrsm.ac.cn
  • 网址://ytlx.chinajournal.net.cn/
  • 卷:30
  • 期:09
  • 期刊索取号:P478.06357
  • 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EI文摘收录期刊;湖北省第六届优秀期刊
摘要
在MTS岩石伺服试验机上对山东某矿3煤进行了短时流变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煤岩蠕变门槛系数为0.915、流变系数为0.383;煤岩流变破坏呈现空间不均匀性,整体以塑性破坏为主,但存在剪切主导破坏面;煤岩流变过程中有微破裂破坏即损伤存在,并且这种损伤在较低的应力水平就有所发生,大量微破坏的积累与贯通导致了煤岩试件破坏;煤岩蠕变过程中不仅存在损伤软化,而且存在蠕变硬化,蠕变的过程取决于这两种机制竞争的综合结果;可以用3次多项式经验蠕变模型较好地描述该煤岩的蠕变特性,西原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该煤岩的初始蠕变和等速蠕变阶段,但不能描述加速蠕变阶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