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生物气CO2还原途径中碳同位素分馏作用研究及应用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李谨;胡国艺;张英;杨贵芳;崔会英;曹宏明;胡须龙
  • 单位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 单位2:中国石油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2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职称:助理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生物气;CO2 /H2还原;碳同位素分馏;柴达木盆地;生物气资源
  • 起始页:357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7CB209503);中国石油基金项目(07-01C-01-07)
  • 刊名:地学前缘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4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地学(北京);北京大学
  • 主编:翟裕生
  • 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9号
  • 邮编:100083
  • 电子信箱:frontier@cugb.edu.cn
  • 网址:http://www.cugb.edu.cn
  • 卷:15
  • 期:5
  • 期刊索取号:P206.6 208-8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地质历史中,CO2/H2还原产甲烷作用对生物气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主要为CO2/H2还原型生物气。笔者以CO2/H2还原生气理论为指导,进行不同初始碳同位素值和不同赋存状态碳源的生物模拟实验,研究CO2/H2还原产气过程中发生的碳同位素分馏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产物中δ13CH4值与底物的δ13C值呈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在反应母质过量的情况下,碳源的赋存状态可以影响产物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以游离形式CO2还原产生的甲烷δ13C值,相对于以HCO3-、CO32-离子形式产生的甲烷δ13C值轻。通过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生物气田实例分析,探讨了该区生物气的主要底物CO2的来源及赋存状态,对评价盆地生物气资源和有利勘探区预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