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黄骅坳陷南区油气分布规律及其成藏机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渠芳;陈清华;连承波;张军涛;蔡福龙
  • 单位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 出生年:1981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油源断层;地震泵;主伸展层;油气二次运移;黄骅坳陷
  • 起始页:294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972037); “+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1GA605A-11)
  • 刊名:石油勘探与开发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74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编:戴金星
  • 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0号主楼429室
  • 邮编:100083
  • 电子信箱:skykeg@Petrochina.com.cn
  • 卷:35
  • 期:03
  • 期刊索取号:P613.06167-9
  • 数据库收录:美国石油文摘(PA)收录期刊;美国地质文献信息系统(Geo.Ref)收录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MI)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JST)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2006年度“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核心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从渤海清盆地黄骅坳陷南区油气聚集特征出发,通过研究其成藏条件及主干断层各时期的发育特点,系统分析了油源断层对油气聚集的作用机理。研究认为,长期发育的油源断裂及主伸展层中的次级断层活跃期的“地震泵”作用是黄骅坳陷南区油气聚集的主要成藏动力。“地震泵”源控制油气的平面分布位置,而“地震泵”源及主伸展层产生的“次级地震泵”源则联合控制油气运聚层位。地震泵作用区附近的储集层及圈闭是最有效的油气聚集部位,孔二段油藏主要分布于孔西断层西南部尾端、孔西及风化店断层中部断距骤减处、孔东断层两端断距及走向发生突变处等,孔一段上段为主伸展层,聚集了大量的油气。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