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秦岭南缘大巴山褶皱-冲断推覆构造的特征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董云鹏;查显峰;付明庆;张茜;杨钊;张燕
  • 单位1: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67
  • 学历:博士
  • 职称: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逆冲推覆构造;冲断褶皱构造;巴山弧形断裂带;南秦岭
  • 起始页:1493
  • 总页数:16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772140、40472115)资助
  • 刊名:地质通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82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 主编:肖序常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dzhtb@263.net
  • 卷:27
  • 期:9
  • 期刊索取号:P251141-2
  • 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 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秦岭造山带南缘的大巴山巨型逆冲推覆构造主要是在秦岭造山带板块俯冲碰撞造山与中、新生代以来陆内造山过程中长期复合作用形成的。详细的室内外构造研究表明,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可以巴山弧形断裂带为界划分为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和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北大巴山自北而南依次由安康-武当推覆体、紫阳-平利推覆体、高桥-镇坪推覆体和高淮推覆体逆冲叠置而成。南大巴山列以镇巴-阳日断裂为界,分为北部的前陆冲断褶皱带和南部的前陆褶皱带。北大巴山主要是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和燕山期陆内逆冲推覆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南大巴山别主要是燕山期递进变形过程中的产物。构造变形北强南弱,北以冲断褶皱变形为特征,南以皱褶作用为主;北部褶皱紧闭复杂,向南渐变为宽缓的薄皮构造。逆冲作用在时序上具有由北向南扩展传递的特点。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