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湖南桂阳县黄沙坪铅锌矿区岩石节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7
  • 作者:韦德贵;贺灵;庞保成;胡云沪;杨晓飞;曹雪春;安振寰
  • 单位1: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 出生年:1983
  • 学历:学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铅锌矿床;控矿规律;节理特征;构造应力场;黄沙坪
  • 起始页:555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桂教科规办[2005]3号:2005A20)资助。
  • 刊名:矿产与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1
  • 主管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 主办单位: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
  • 主编:贾国相
  • 地址:广西桂林市辅星路2号
  • 邮编:541004
  • 电子信箱:kcydz@rigm.ac.cn;kchydzh@21cn.com
  • 卷:21
  • 期:5
  • 期刊索取号:P206 967
  • 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通过对黄沙坪矿区的岩石节理特征、性质、方位、序列关系的分析,发现了该区的三个方位的岩石节理优选组,第一组:90°~130°∠60°~80°;第二组:330°~30°∠40°~80°;第三组:180°~230°∠55°~85°。第一组节理较细小,均匀,但连续性一般。第二组节理粗细不均,具先剪后张的性质。第三组节理最为发育,较粗大,亦具先剪后张的性质。根据节理与应力的各种关系,结合黄沙坪矿区的区域构造活动历史和构造变形特征,认为第一组节理受印支期EW向构造应力的作用所形成,第二组节理受燕山中—早期SN向偶力逆时针扭动应力的作用所形成,第三组节理受燕山晚期EW向力偶顺时针扭动应力的作用所形成。讨论了节理与成矿的关系,认为第二组节理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