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落马洞暗河发育特征及其洪涝成因分析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黄琨;武亚遵;万军伟;肖攀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 出生年:1984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落马洞暗河;洪涝灾害;防治对策;湖北宣恩
  • 起始页:385
  • 总页数:4
  • 经费资助: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813111)资助
  • 刊名:中国岩溶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82
  • 主管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 主编:蒋忠诚
  • 地址:广西桂林市七星路50号
  • 邮编:541004
  • 电子信箱:carso@tom.com
  • 网址:http://www.karstjournal.ac.cn/ch/index.aspx
  • 卷:29
  • 期:4
  • 期刊索取号:P222.06 141
摘要
根据区域岩溶发育史分析认为,湖北宣恩县落马洞暗河的形成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白垩纪末至晚第三纪。在该阶段中,降水主要通过发育于卧西坪岩溶坡立谷地两侧的小型洼地、落水洞汇入地下管道,往卧西坪谷地排泄,在卧西坪一带形成一小型岩溶湖泊的同时,还在谷地西侧形成了下黑槽、铜锣坪、扁洞三个近东西向地下暗河系统。第二个阶段发生在晚第三纪至今。在这一期间,随着区域构造运动的振荡性抬升,岩溶侵蚀基准面不断下降,在谷地内形成了上、下黑槽、铜锣坪落水洞与卧西坪消水洞等垂向岩溶管道,贯通早期形成的东西向管道并袭夺卧西坪和铜锣坪一带的地表岩溶湖水,使得原分散的岩溶水系统通过南北向的主管道集中排泄,形成了多进口的树枝状复杂管道暗河系统。卧西坪岩溶坡立谷内常年遭受洪涝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落马洞地下暗河形成年代较晚,管道规模较小,且洞内坍塌淤积严重,排水能力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流域水土流失管理、疏通河道和新建排水隧洞等治理措施与防治对策。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