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塔里木盆地西部中、新生代5次构造事件及其石油地质学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5
  • 作者:罗金海;周新源;邱斌;尹宏;李建立
  • 单位1: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单位2: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 出生年:1967
  • 学历:博士后
  • 职称:副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塔里木盆地;西部;中、新生代;构造事件;石油地质
  • 起始页:18
  • 总页数:5
  • 刊名:石油勘探与开发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74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编:戴金星
  • 邮编:100083
  • 电子信箱:skykeg@petrochina.com.cn
  • 卷:32
  • 期:01
  • 期刊索取号:P613.06167-9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3年度“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美国石油文摘(PA)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中国石油文摘(CPA)收录文摘
摘要
在系统归纳总结塔里木盆地西部、西昆仑、中亚天山和帕米尔等地区的构造、地层、古地磁学、地球化学及含油气盆地等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自中生代以来对塔里木盆地西部影响重大的5次构造事件的构造特征、起因和石油地质学意义。这5次构造事件是:①早二叠世末南天山洋西段的闭合与中生代初塔里木盆地西部的抬升事件;②侏罗纪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的活动与早、中侏罗世库孜贡苏走滑拉分盆地的形成;③白垩纪一古近纪区域拗陷作用与海侵事件;④早白垩世和古近纪乌恰县托云及中亚天山的玄武质火山活动:⑤新近纪一第四纪帕米尔弧的形成与南北向区域性挤压作用。它们对塔里木盆地西部的油气成藏具有不同的石油地质学意义。正确认识这些构造事件的发生时间、构造效应和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对4里木盆地西部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