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北京万庄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成因探讨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3
  • 作者:续颜;蒋菡
  • 单位1:吉林大学博物馆
  • 出生年:1964
  • 职称:副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金矿床;成矿特征;矿化分带;矿床成因
  • 起始页:147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吉林大学创新基金项目
  • 刊名: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56
  •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
  • 主编:林学钰
  • 地址:长春市西民主大街6号
  • 邮编:130026
  • 卷:33
  • 期:2
  • 核心期刊:中文地质学类核心期刊
摘要
北京平谷万庄金矿产于燕山沉降带内的中元古界破酸盐岩中,金矿化受燕山期三百山岩体、变质地层、层间虚脱构造及多期活动的NE走向断裂构造控制。金矿体呈筒状、扁担状及脉状产出。矿石矿物以褐铁、黄铁矿、自然金、银金矿为主。矿石类型主要有硅化多金属硫化物型和硅化黄铁矿型。矿区内矿化水平分带性明显。自三百山岩体为中心,从岩体内部到接触带,再到外接触带的变质地层中,依次发育有热液脉型铜矿化、夕卡岩铜金矿化和热液型全矿化,其中前两者未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仅第三者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万庄金矿床。矿区内太古界密云群基底变质岩为万庄空矿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矿原,三百山问长玢岩及石英闪长岩为成矿提供了热j写}和部分舍矿热液,并与循环大气水混合促进了空的沉淀。中元古代长城系碳酸盐岩成为金矿化的有利围岩。万庄金矿为一层控特征明显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