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湖南板溪脉岩的年代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环境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5
  • 作者:赵军红;彭建堂;胡瑞忠;符亚洲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出生年:1975
  • 学历:博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板溪脉岩;形成时代;上地壳;底侵作用
  • 起始页:525
  • 总页数:10
  • 经费资助:本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472053)和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编号:KZC22-102)联合资助
  • 刊名:地球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79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 主编:董树文
  • 地址:北京市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dqxb@hotmail.com
  • 卷:26
  • 期:6
  • 期刊索取号:CS00096167
摘要
湘中地区的锑(金)成矿多与脉岩相伴生,对其成因及对矿床成矿作用的贡献至今仍不清楚。本文通过对板溪石英斑岩脉的研究表明,全岩K-Ar年龄为200 Ma±,至少比板溪锑矿成矿晚200 Ma,因此脉岩与成矿不存在成因联系。板溪脉岩显示过铝质特征,其A/CNK为1.08~2. 61,A/NK为1.08~2. 71,K2O为0.9%~3.66%,K2O+ Na2O为4.28%~7.5%,大多数样品的K2O/Na2O小于1。稀土元素以相对富集LREE,LREE分馏不明显、HREE分馏明显,配分曲线右倾为特点,其( La/Yb)n为14.47~28.11,(Gd/Yb)n为9.8~14.3,并且具强负Eu异常,δEu为0.05~0.14,这表明岩石在成岩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强的分异结晶作用。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脉体相对富集LILE,并具Ti和P负异常。(87Sr/86Sr),变化范围较大,为0. 6653~0.7149,其中B-3样品的(87Sr/86Sr)i为0.7149,与来自地壳上部的花岗岩的87Sr/86Sr初始比值相当。在构造环境判别图中,样品显示岛弧/同碰撞花岗岩的特点。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推测板溪脉岩为地壳上部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并经历了混染和高度的分异演化。其动力来源为200 Ma左右,地壳叠置加厚作用后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