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卡拉麦里缝合带后碰撞背景与火山岩油气藏关系探讨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吴小奇;刘德良;李振生
  • 单位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 单位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生年:1982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卡拉麦里缝合带;后碰撞背景;火山活动;火山岩油气藏
  • 起始页:1098
  • 总页数:13
  • 经费资助:中国石油科技项目(编号:07-01C-01-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702021,40972134)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编号:KD2007061)资助
  • 刊名:地质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58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编:王清晨
  • 地址: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
  • 邮编:100717
  • 电子信箱:dzkx@mail.igcas.ac.cn
  • 卷:45
  • 期:4
  • 期刊索取号:P206 208-4
摘要
北疆地区卡拉麦里洋盆关闭后,两侧陆块处于松散拼贴状态,发育了陆间残余海盆,表明该缝合带是通过软碰撞作用形成的;后碰撞期,沿缝合带发育较大规模的火山活动近年来的油气勘探表明,这些后碰撞火山岩中赋存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本文对卡拉麦里缝合带多个火山岩油气藏的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卡拉麦里缝合带后碰撞期幔源岩浆底垫和火山活动有利地促进了该区烃源岩中有机质的热演化;后碰撞期的构造演化与石炭系烃源岩的分布、火山岩储集空间的形成和演化、油气盖层的发育等紧密相关,同时还通过断裂、不整合和反转构造等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和保存,这些都为形成火山岩油气藏创造了有利条件。卡拉麦里缝合带火山岩油气藏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其中陆东—五彩湾地区火山岩油气藏主要位于石炭系顶面的风化壳内,滴南凸起中西部是最有利的地段,五彩湾凹陷残余构造高点也较为有利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