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渤海湾西北岸埋藏牡蛎礁体中的壳体形态与沉积环境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7
  • 作者:范昌福;裴艳东;王宏;商志文;车继英;刘志广;田立柱;王福
  • 单位1: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单位2: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牡蛎;壳体形态;沉积环境;渤海湾西北岸
  • 起始页:806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批准号:200705)资助。
  • 刊名:第四纪研究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8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
  • 主编:韩家懋
  • 地址:北京9825信箱
  • 邮编:100029
  • 电子信箱:dsjs@mail.igcas.ac.cn;dsjb009@126.com
  • 卷:27
  • 期:05
  • 期刊索取号:P515.206633-4
摘要
渤海湾西北岸沿岸平原分布的众多埋藏牡蛎礁体中的壳体形态和泥沙沉积物特征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礁体中的壳体形态有明显的区别,有些礁体中的壳体细窄,有些礁体中的壳体较宽厚;与此相对应,具有不同壳体形态的礁体中的沉积物颗粒和粘土含量也有明显的差别。文章分别对组成大吴庄和岭头两个礁体剖面的牡蛎壳体和泥质沉积物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大昊庄礁体中壳体的重量随高度增长的速率大于岭头礁体中的壳体,而两个礁体中壳体的壳重随体积增长的速率大致相同;组成礁体的壳体形态与礁体的沉积环境有关,沉积物较细、粘土含量高时发育细窄的壳体,沉积物较粗、粘土含量低时发育宽厚的壳体。渤海湾西北岸地区埋藏牡蛎礁体中的壳体本身记录了其生长时的环境信息,可以通过分析礁体中的壳体形态来恢复礁体建礁过程中的沉积环境。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