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浙江煤山P/T之交碳同位素对有机碳埋藏的指示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7
  • 作者:黄俊华;罗根明;白晓;汤新燕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单位2: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64
  • 职称:高工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碳同位素;碳循环;有机碳埋藏;二叠系一三叠系界线
  • 起始页:767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相油气勘探前瞻性项目(No.G0800-06-ZS-319)
  • 刊名:地球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7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 主编:王亨君
  •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 邮编:430074
  • 电子信箱:xbb@cug.edu.cn
  • 卷:32
  • 期:6
  • 期刊索取号:P206.6 179
摘要
根据碳酸盐碳同位素和有机(干酪根)碳同位素记录,结合碳循环模式,计算得到了浙江煤山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第23-40层的有机碳埋藏分数forg.在第23-24层和第27-29层下部出现forg的两个高峰值,与绿硫细菌反映的两个缺氧环境条件相对应.在第25-26层和第32-34层出现两个forg低谷值,与2-甲基藿烷指示的两次蓝细菌繁盛(第26层和第29层上部到第34层)基本吻合。这些结果反映了forg与埋藏时的氧化还原条件密切相关.forg与总有机碳含量TOC的关系比较复杂,一些TOC较高的层位(如第26层)forg却较低,而一些TOC较低的层位(如第27层)forg却较高,反映了原始生产力对TOC的重要贡献.根据原始生产力和forg得到的原始有机埋藏量,可以校正现今测得的残余TOC.本次研究结果说明,同步有机一无机碳同位素分析,在建立一定碳循环模型的基础上,计算有机碳埋藏分数,可有效指示有机质埋藏状态,进而为建立生物一环境一有机碳埋藏的耦合关系模型提供基础.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