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分析上海地区一次灰霾过程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潘鹄;耿福海;陈勇航;贺千山;张华;亢燕铭;毛晓琴;王洪强
  • 单位1: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单位2:上海市气象局
  • 出生年:1985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灰霾;气溶胶;激光雷达;消光系数
  • 起始页:2164
  • 总页数:10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097501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No.2006CB403700,2011CB403405)
  • 刊名:环境科学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81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编:汤鸿霄
  • 地址: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 邮编:100717
  • 电子信箱:hjkxxb@rcees.ac.cn
  • 网址:http://www.actasc.cn
  • 卷:30
  • 期:11
  • 期刊索取号:P875.066 929
摘要
通过分析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期间浦东新区灰霾天气出现的特征,并以2008年12月19日至2008年12月21日一次典型的灰霾天气过程为例,利用激光雷达(Light 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简称Lidar)数据资料反演得到气溶胶消光系数及其强度图和廓线图,结合地面气象数据和气溶胶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灰霾天气形成的原因.一年的观测资料表明,上海地区冬季和春季易产生灰霾天气,冬季出现重度霾最多,秋季和夏季灰霾天气较少.较弱的太阳辐射以及静风、小风是导致灰霾天气发生的重要原因,且高湿度的霾天气对能见度影响更大.大气边界层(以下简称边界层)高度变化决定着灰霾天气发生的强度,当边界层高度在1km左右时,易发生轻微霾天气,当边界层高度降至600m左右时,易发生中度、重度霾天气,而太阳辐射强度变化决定着边界层高度的变化.轻微霾天气下,大气气溶胶垂直分布最强消光值约为0.15km-1,而重霾天气下可达0.30km-1以上.本次霾过程还受地面颗粒物排放的影响,主要是PM1和PM2.5,且在消光作用中散射性气溶胶的贡献大于吸收性气溶胶.轻微霾天气下PM2.5浓度为50μg·m-3,黑碳浓度为5000ng·m-3,浊度为200Mm-1,而重度霾时则分别达到200μg·m-3、24000ng·m-3和1400Mm-1.随着此次霾的出现,整层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550nm)不断增加,在重度霾时达到0.6左右,Angstrom指数在重度霾时显著降低,表明有大颗粒物导入,说明此次重度霾天气的发生还与气溶胶的输送有关.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